在2019至2020年的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中,亮资作为整个交易过程的关键环节,不仅关系到收购方案的可信度,更直接影响交易的最终成败。亮资,即收购方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具资金证明,向市场展示其具备完成交易的资金实力,是控制权转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亮资在控制权交易中扮演着多重角色。一方面,它向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、管理层及监管机构传递收购方的资金实力和交易诚意,能够有效减少交易对手方对资金到位的担忧。另一方面,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,亮资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其对收购后公司发展的预期,进而影响股价表现。特别是在2019-2020年期间,随着监管部门对控制权交易监管趋严,亮资环节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更显重要。
从实践来看,2019-2020年间的亮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:金融机构出具的资金证明形式更加规范化,不仅要求显示账户余额,还需明确资金的来源和性质;亮资时点更加灵活,既可在意向协议签署阶段,也可在正式协议签订前;亮资金额通常要求覆盖交易总价款的30%-50%,部分重大交易甚至要求覆盖全部交易对价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0年受疫情影响,部分控制权交易中出现新型亮资方式。除传统的银行资金证明外,部分收购方开始采用"资金监管+分期支付"的组合方案,即在银行设立监管账户,按照交易进度分阶段释放资金。这种方式既满足了亮资要求,又降低了收购方的资金成本。
从监管角度看,2019年以来,证监会对控制权交易中的亮资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明确要求收购方披露资金来源,并对大额资金进行穿透核查,防止杠杆过高或资金链断裂风险。这些规定促使收购方更加重视亮资环节的合规性。
对参与控制权交易的各方而言,完善的亮资方案应具备以下要素:资金证明需来自有资质的金融机构;资金规模要足额覆盖交易需求;资金来源要合法合规;资金使用计划要清晰可行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,亮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信用背书作用。
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,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将更加活跃,亮资环节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。收购方需要提前做好资金规划,选择合适的亮资时机和方式,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。